摘要:9月30日~十月11日,南京高校3名大学生以自杀的方法结束了我们的生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十月发布的数据表明,国内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一位的死亡缘由,占18.9%。
上周,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譬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觉得高校应该加大生命教育。
自杀是危机事件,目睹自杀现场的人同样会遭到心灵创伤。受伤的心灵如何修复?危机发生时,哪个能伸出挽救的手?日前,记者走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重点高校,试图揭开自杀危机背后,生命教育的神秘面纱。
悲伤辅导:把悲伤留在过去
听到有人自杀和在现场看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过去亲眼看到一个女孩坠楼,非常长一段时间心情都很压抑。
2007年5月14日凌晨,北京某高校一名女孩从34号学生宿舍楼7层坠下死亡。有住在该楼的女孩回忆,那天晚上根本不敢一个人回宿舍,现场周围的自行车过了好多天都没人骑走。
危机事件发生后二天,该校心理协会召集20多名现场目击者进行悲伤辅导。同学们打开心扉,说出了我们的感受,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回想起人从高空坠落的惨象:粉身碎骨,遍地鲜血。有不少怪异的想法,特别容易想起恐怖片中的情节,幻想出鬼魂游荡的样子。
互相交流,反而能消除恐惧心理。心理协会的负责同学说,悲伤辅导第一是主持人引导大伙讨论,再告知大伙真实状况。
谈开将来,他们又做了心理游戏叫洞口余生:同学们围坐一圈,在靠门的地方留个空位作为洞口。游戏模拟的情景是在一个马上倒塌的山洞里,有一群登山队员。逃生的洞口每次只能出去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想早出去,越到后面越危险。大伙依次陈述自己出去的原因,然后一块表决一个出洞的人,剩下的人再讨论决定个出洞的人。
经过对自杀事件缘由剖析、感情推荐和游戏体验,同学们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得出了如此的结论:选择自杀一定是有很难承受的痛苦、自杀的代价是生命的结束和亲人的痛苦、自己对生命有权利做出选择,但不可以只想自己,要考虑生命中每个人的利益。
与自杀者越熟知,危机之后的心理创伤越很难平复,对于不一样的人群,要使用不一样的辅导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邓说。
2007年5月16日,北京某高校一名博士生坠楼死亡。事件发生后,该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负责人飞速赶到现场。当天下午,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其同班20余名同学进行了悲伤辅导。
团体辅导一个小时之后,大家进行分类。普通同学继续团体辅导;七八个和死者关系最好的同学到另外一间咨询室进行小组辅导;和她同宿舍的同学则做个案辅导。该负责人介绍,个案辅导持续了两个月,每一个星期安排一次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生王昊天说,团体辅导主如果让大伙获得团体支持的力量,在一同讨论中发现有道理的和有帮助的东西。小组辅导的针对性要强一些。个案辅导一般是一对一的,由心理健康咨询师直接提供心理辅导。
清华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刘丹觉得,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只要对学生进行悲伤辅导,处置事件的老师、辅导员也要同意心理辅导,只有老师心理健康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阴霾。
事实上,学生自杀之后,辅导员要一次次上报材料给学院、学校,每上报一次都要重新面对一次死亡的事实,每一次都是对心理承受力的考验,有辅导员因此而辞职。
一旦有危机事件,辅导员重压特别大,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怀疑。清华大学的一名本科生辅导员说,班里过去有个学生由于抑郁症离校出走,出事之后,他也去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虽然咨询师说的我都懂,但有个人说说,提提建议,可以缓解不少重压。
危机干涉:事关生死的心理救助
请问你感觉从6楼跳下去会死吗?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北京某高校学生心理互助热线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异常冷静、镇定。
当时很紧张,我尽可能维持声音不颤抖。当时接线的博士生参加接线一年多了,依据他的经验,打电话来假如情绪比较激动的话危机还不是非常紧急,如此镇静的来电者却是最危险的。
不到一分钟,电话挂断。状况紧急,公告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所有在北京的老师后,这名博士生调动了一些接线员,两人一组骑着自行车分头探寻电话的地方。
唯一的有效信息就是来电的号码,这是个公用电话,只可以用人力搜索的办法,一边用手机拨打来电号码,一边听周围有没电话响。后来他们锁定了电话所在的宿舍楼,联系了有关院系的辅导员,最后找到了那个打电话的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宋京晶告诉记者,心理危机干涉的最好时间,原则上是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最迟低于72小时。
据悉,现在北京各高校常见打造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危机干涉预警机制。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依据评估结果约谈学生,做初步的危机心理甄别,对有紧急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转介。
大多数高校的心理普查是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通过探查学生的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知道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和咨询需要。
常常失眠、想轻生、对任何事都没兴趣,这是问题人群的几个特点。人大商学院某班级心理委员胡晶晶说,心理普查发现了症状表现明显的学生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会组织约谈,确认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后,还会建议做进一步的心理健康咨询,同时反馈到各院系,大家心理委员平常会特别关注他们。
2007年人大共发生33起心理危机事件,2万多人的学校,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这得益于平常的预防和干涉体系。平均计算,人大每周有0.92次危机干涉。胡邓说。
据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刘海骅介绍,2007年,北大各院系常规排查危机上报131人次,危机临时汇报25人次。
宋京晶告诉记者,农大的心理危机干涉体系按紧急程度分成了红、橙、黄、蓝、绿5个级别。对于红色预警,需紧急启动心理危机干涉,对当事学生实行24小时有效监护,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对自杀未遂和存在明显伤害别人企图的学生,由学院派专人陪同立刻送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救治。而对橙色和黄色预警,同样需立即推行心理危机干涉,对当事学生实行有效监护,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蓝、绿2级危机事件,仅需报学生工作部,准时对当事学生的心理危机拓展预防工作。
危机辨别:悲剧是可以防止的
你为何要死?想好如何去世了吗?你去世了父母如何解决?某高校心理热线接线员说,在接到暗示自杀的电话时,接线员一般会问这三个问题,辨别危机的等级,为干涉争取时间和提供要紧信息。假如来电者3个问题都回答得井井有条,危机就非常紧急了。
只须能准时发现自杀行为的前期预兆,并进行有效干涉,悲剧是可以防止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胡卫平说,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一些预兆,如忽然与亲人、朋友告别,睁自己非常早以前的错事,向同学道歉,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等,行为上有安排后事的征兆。
农大某学院学生会心理部部长高英男告诉记者,他平常会特别注意同学的情绪、举动变化,譬如某个同学几天不外出、不上课、忽然易怒易哭等,他就会主动和他谈心,再向他周围的同学知道状况。每一个月他都向学院老师上报心理危机排查状况,学院再上报给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约谈之后,再把结果反馈回来。
学校规定辅导员每一个学期至少和每一个学生谈两次话,总时长不少于两个小时。据清华大学某学生辅导员介绍,他们上岗之前会有包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讲授危机辨别和干涉的办法。
他还给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打造了成长档案,对贫困学生和成绩稍差的学生特别关注,真的有问题的学生防御心非常强,不会主动谈起我们的心理感受,只能靠辅导员或者周围同学的细心察看。
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是最热门的,根本选不上!今年北京某高校网上选课系统开通的一天,统计学院学生鲍金辉上午打开网,没想到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就显示名额已满。他非常不错奇去旁听,教室里200个座位居然全坐满了,他和二十几个慕名而来的同学站着听完了两堂课。
宋京晶说,高校一课堂的主动性和预防性,是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没办法取代的。加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入门知识的普及和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记者在采访中也获悉,大学生生命教育事实上已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一个正在事业上升时期的银行家蒙冤入狱,他将怎么样拯救自己?怯懦囚禁人的灵魂,期望重燃身的自由。人大心宇社过去组织过不少经典影片的解析讲坛,《肖申克的救赎》也是其中之一。心宇社的社长孔淇说,单纯预防自杀的活动太生硬,成效也不好,他们就请专家解析经典影片,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在讲坛里。人大平均天天有3场讲坛,角逐激烈,心宇社的影片解析却维持了场场满员的上座率。
生命教育:大家差得还非常远
中国年轻人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45.7%的大学生觉得现在高校生命教育缺失;44.7%大学生觉得团学组织的活动难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胡卫平觉得,虽然不少高校都打造了三级或者四级(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但监控机制并非非常严格,对问题学生的监控并不到位,这都是致使危机事件高发的客观缘由。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对生命教育缺少应有些看重。胡卫平说,小学、中学只关注升学、高考考试(Q吧),生命教育的不到位致使了大学生没对生命的思索,不了解生命对自己、对家人朋友、对社会具备什么样的意义。
其次,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享乐之风、虚无主义、速食面爱情等让一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再加上社会角逐加剧和就业困难,现代教育愈加缺少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的极度爱惜下成长,基本上没遇见过什么挫折,一旦遇见困境,比较容易迷茫、焦虑,不可以自我调节,一些人最后选择自杀逃避现实。
包含生命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色彩。胡卫平告诉记者,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如果学生处在做,他建议把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涉体系中,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态。
刘海骅告诉记者,现在生命教育的困难之处在于,北大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较多,课堂上大伙都能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在课下大伙的参与性就不够,真的问题紧急的、需要帮助的人未必可以参与进去。另外,整个北京高校专职心理教师力量不足,比率为1∶4000,而发达国家是1∶1000。
除去专业人士欠缺,胡邓觉得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投入也不够。生命教育需要做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不少学校的设施还比较欠缺。而且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学生处混居,会让学生感觉这里有官气。他觉得,应该把心理健康咨询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还应该打造生命教育工作坊等专业化平台服务于同学。